close



作為一部老片新拍,導演彼得傑克森精巧地達成了他的目的:向1933年的原始黑白作品致敬,以及在2005年末帶給新一代觀眾高度刺激的娛樂性。

要說看「金剛」不是為了看牠獸性大發時的特效,那絕對是自打嘴巴。彼得傑克森與延續自「魔戒」的製作團隊想必也深深明白此點,因而竭盡所能地在固有情節中加油添醋,為的就是要將近乎完美無瑕的新一代電腦繪圖合成效果展現在觀眾面前。

光就感官刺激而言,「金剛」確實沒什麼好挑剔的。不論是海上航行的驚濤駭浪、荒島上詭譎可怖的原民攻擊、彷如自由搏擊的金剛與恐龍生死決鬥,乃至已然是經典畫面的帝國大廈頂峰之戰,運鏡與節奏都極為緊湊而流暢,頻頻讓人大呼過癮。其中,又以女主角攀在即將脫離的爬梯上,就要摔了下去的那一幕,縱使明知金剛會來救她,還是叫人忍不住摒住了呼吸呀!

也許故事確實有不盡合理之處,但試想原作是一部七十年前的老電影,經歷時代變遷,本就易於流露出邏輯直線、角色性格刻板,甚至有細節交代不清(例如他們是怎麼把金剛運回紐約的?)的毛病。對此,彼得傑克森在儘可能不更動原有情節的前提下,已然做了不少補充的努力。

於是,我們看到了關於此趟航行詳盡的來龍去脈說明,以及彷彿又一次來到「侏羅紀公園」般的拉長版荒島歷劫記。人物的性格因此更形鮮明立體了,只可惜導演講故事的能力不夠精彩,導致完全不見金剛蹤跡的影片前一個鐘頭,叢生了不少不需要的枝尾末節,像是船上的黑人水手與年輕小伙子之間的情感,就看不太出來存在的必要性。

幸好,彼得傑克森一向是個懂得在自己作品中添加小趣味的導演,像是拿「B級電影裡才看得到怪獸」之類的台詞開自己的玩笑,還有極端自戀的電影男主角(指片中的"導演"要開拍的那部"電影")等,看在眼裡頗為莞爾,也讓稍嫌冗長的鋪陳不顯得過份無味,直到金剛現身之後,接下來就是等著一連串的驚聲尖叫啦!

演員部分,勞苦功高、以真人演出金剛神韻的安迪瑟克斯其演技之巧妙自然不在話下,再透過電腦修飾的面容表情,金剛這個角色更是充滿了生命與真實的情感。在「靈魂的重量」裡表現令人驚豔的娜歐蜜華茲,雖然有大部分的時間她的台詞都是尖叫,但她的氣質、眼神的確十分切合女主角應有的良善、憐憫,而面臨經濟大蕭條時期的落魄舞者,她也詮釋得相當對味。

兩人(或說一人一獸)的對手戲也是極為精彩的部分。金剛長年的孤單在有了願意逗牠開心的玩伴獲得滿足,只因言語無法溝通,只能一再用最原始的手段來傳達保護所愛的心意;女主角安對金剛也並非愛情。起先面對龐然大物她還是會有畏懼、恐慌的情緒,但是在相處之後,才逐漸發覺金剛純然天性的一面。而在文明社會中,一直獨力與現實殘酷抗衡的她,也彷彿頓時擁有了強而有力的守護。

這一人一獸之間確實是存在著共通點與相互依存的情感需求的,所以即使最後在中央公園歡愉地玩起了滑冰,以及安面對金剛之死的哀戚面容,都不令人覺得突兀,反而能夠突顯出那份特別而純真的友誼,進一步感動觀眾。

而不管你愛不愛,除了金剛與安,片中最搶眼的角色肯定是傑克布萊克所飾演的導演一角了。從一開始為了拍出自己理想的代表作而東奔西走、孤注一擲的作為,就可以反映出其強烈卻不免帶點小奸小惡的性格。

只是在歷經被通緝、怒海、荒島幾次生死交關之後,他原來對電影的熱情卻逐漸轉變了,他開始想著"世界第八奇景"如何能讓他紓解困境,甚至名利雙收。的確,他成功了,躋身在自己曾經最痛恨的"那群人"之中,卻再也無顏面對那個不斷聽其述說理想狂熱的小徒弟。此情此景在影片中也許只是舉足無重的微小段落,卻仍舊讓人感到無比的諷刺。

當然,這些都是多想了。你也可以只是捧個大杯可樂,和著香噴噴熱騰騰的爆米花,開開心心、盡情、單純地感受三個鐘頭的視覺聽覺震撼,多給賣力搏鬥娛樂觀眾的大怪獸們來點掌聲,而不是專注地挑剔原始劇本中顯而易見的小蟲(bug)。

我相信,這樣的「金剛」會有趣得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faketony 的頭像
    faketony

    廢客東尼畫虎蘭

    faketo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