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快樂舞年級」,一部洋溢著歡笑與律動的紀錄片,然而帶給我的感動卻不如預期。

片商會用美國版「翻滾吧!男孩」的意味來宣傳「快樂舞年級」,其實並不叫人感到意外。除了被拍攝的對象都是國小的小朋友,主題也同樣與肢體展動有關。只是相形之下,講國語的「翻滾吧!男孩」硬是親切許多,也有更多笑中帶淚的感動。

「翻滾吧!男孩」裡頭,拍攝者與被拍攝者間的互動頻繁,或許正是攝影者那份源自於無心插柳的自然,讓整個故事不時出現意料之外的驚喜與趣味;「快樂舞年級」則著重於參賽的過程,一路中規中矩的跟隨,儘可能地讓"演員"們講述、表現自己,原本不是件壞事,但導演的過份小心翼翼卻讓整部電影顯得有些平淡。

最令人不耐的是片中大人們的言語。紐約市教育局推動的「國際標準舞計畫」,立意良好,絕對是值得大力推廣與稱讚的作為。10週的訓練課程並不代表著從此脫貧,但其對於兒童日後多元文化包容與兩性尊重的能力培養,必然會產生莫大的助益。只是,導演在取捨上似乎太看重該計畫的"正面意義",透過舞蹈老師、家長,甚至大賽主持人等一干大人之口,反覆地歌頌孩子是如何因此"走上正途"...我相信他們是出自肺腑,我也相信他們所見著的奇蹟與轉變,但為何不讓鏡頭來說話呢?孩子們對於舞蹈與比賽的認真一覽無遺,前後性格或行為的轉變卻是付之闕如。看紀錄片,我想看的是"我不知道的",而不是"我已經知道的",或"我可以想見的"。

平心而論,我不是太喜歡「快樂舞年級」最後竟像是在幫這個習舞計畫背書或變成宣導影片的感覺。不過,小朋友們的童言稚語,以及或許生澀卻從不放棄展現的舞姿,依然是本片中最令人心曠神怡的風景。聽他們三兩群聚,七嘴八舌地談論著對異性的好惡、對事物的觀感、正在萌發的夢想,還有對於比賽結果的極端在意,很容易令人回想起童年的自己,也曾經是那麼地直率,那麼地勇往直前,而這些,或許正是這部電影僅存的魔力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aketo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