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虎頭蛇尾的劇本,白白糟蹋了強尼戴普的好演技。

這年頭打著驚悚大師史蒂芬金名號,改編其過去暢銷小說的電影甚多,可惜大多數的成品都缺乏令人驚喜的表現。畢竟許多原著少說都已經是一二十年前的作品,這些故事在今日看來早已是眾所熟知的"原型",相類似的素材也廣泛被運用,劇作家若不能在改編時添加幾分新意或現代感,想要滿足時下觀眾的胃口,絕對不會是件容易的事。

「秘窗」的敗筆也就在於此。開場約莫一個鐘頭的氣氛營造其實還算成功,充滿話題性的暢銷小說家抄襲疑雲,以及不斷上門找碴糾纏的陌生男子...確實帶起了整部電影該有的陰森詭譎氣息,也讓觀眾得以聚精會神地關注事態發展;然而當真相逐漸揭露,「秘窗」的故事也隨著愈趨平庸。雙重、多重人格的題材在驚悚類型電影裡的運用早已不是新鮮事兒,問題在於佈局的巧妙與否。在這一點上,「秘窗」比起「致命ID」、「驚悚」等片顯然要遜色許多。除了不少簡單的線索讓眼尖的觀眾很容易在前半段便猜測到後半段劇情走向外,在最後鋪陳雙重人格形成的過程中也缺乏足夠合理的推演,結果讓整個過程變得像是只是為了要自圓其說才編造出來的謊言。

好萊塢的編劇似乎永遠不明白,雙重乃至多重人格的產生,多半早在幼年或成年之前便已成形穩固,像是劇中主角只因為看見妻子紅杏出牆的極端痛苦便可以衍生出一個新人格?簡直就是不可思議;再者,新人格的產生,許多時候是為了幫助原本人格"逃避"某些無法忍受的事情(代替受苦),同時也是為了保護原本的人格,鮮少像「秘窗」或「捉迷藏」所描述的那樣,新人格總是費盡心思要將舊人格趕盡殺絕,實在不合情理。當情節發展陷入過份懸疑的境地,許多編劇總愛用各類心理症狀直接幫故事"解套",固然落得輕鬆,卻也加深了觀眾對心理症狀更多的誤解。

至於強尼戴普揣摩抓狂作家內心世界的演技有多精湛?我想有目共睹,就不必再多費唇舌了吧!而這或許也是「秘窗」少數僅餘的可觀之處。

雖然老早就猜到結局,但在看這部電影時,我還是忍不住一直想:要是那怪裡怪氣的神經書迷薛特(約翰特托羅 飾)是真有其人而非幻想、要是主角經歷的這一切真的是一樁精心策劃設計下的恐嚇勒索、要是......不管是哪一個,恐怕都會比原有的安排,更有可能令觀眾感到意外的驚奇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aketo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