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仇恨可以有怎樣的方式?選擇原諒、選擇遺忘、選擇咒罵.....不過這些,恐怕都比不上將利刃一刀捅進仇人身體裡來得痛快。就像電影裡小孩被虐殺的親屬們說的:『即使殺了他,我們的兒子也回不來了吧?』言猶在耳,卻還是蜂擁而上,朝著犯人一陣砍殺。復仇,不僅是種野性,更是一項本能。
由故事脈絡看來,「親切的金子」簡單得出奇:一個為了保全初生女兒而為變態綁架撕票犯頂罪的美麗女人,十三年的牢獄之災裡積極又熱心地幫助其他女囚,成功地建立起自己悔悟而親切的形象。然而這一切,都是為了等待出獄的那一天,一個縝密而殘酷復仇計畫的開始.....不算複雜的情節,卻在朴贊郁充滿黑色幽默與玩弄血腥意象的巧妙敘述下,帶來全然不同的趣味。
那位真正的犯人,白老師,雖然說了:『沒有人是完人。』這樣的話語,然而他的過去、犯罪動機在片中卻從未交代。想必是故意的,白老師作為一個目標物與絕對的"惡",導演想要觀眾專注的是復仇的過程,以及對於金子選擇的同情。選擇在獄中散發天使光芒的金子,讓牢友們即使在出獄後也沒有一個人能夠拒絕報答她的恩情;而復仇的金子,在最後則選擇了讓所有的受害者家屬一同報復早已無反抗之力的兇手,連一旁的老刑警為了贖罪也只能放任而行。
以眼還眼、血債血還,從來都不能讓我們得到更多東西,不管是分攤罪責,抑或是事後的贖罪,都改變不了『罪就是罪』的本質。卸下血紅眼影的金子,永遠不可能像是最後飄落的雪花或女兒手上的奶油蛋糕那樣地清白了,然而她並不後悔,觀眾也能諒解,而復仇的殺戮,也將在更多不同的角落,繼‧續‧進‧行。
後記:感謝李英愛蒼白的面容與無所保留的詮釋,仇恨,原來也有美麗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