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怎麼會如此沈重?我甚至開始懷疑起這部電影是否真有劇本。因為小孩們不像演員,他們在螢幕前所扮演的,根本就是他們自己!

一直都很喜歡不仰賴戰爭場面卻又能夠針對戰爭做出沈痛控訴的電影,很幸運地,我看到了這部「烏龜也會飛」。

「烏龜也會飛」的導演是庫德族人,講的自然也就是關於庫德族人民的故事。然而,電影之中放眼所及,不是垂垂老矣的老人,就是早熟而世故的孩子,青壯的成年人意外地幾乎一個不見。原來,要不是經歷第一次美伊戰爭的報導披露,生活在遠東地區的我們,幾乎很難知道庫德族人就如同猶太人一般,是個世代遭受種族屠殺與流離遷徙的民族。這樣的宿命加諸在他們身上,猶如沈重緊縮而不可脫離的龜殼。烏龜也會飛,原來只是一種渴望...以及幻想。

過大的眼鏡令人聯想起哈利波特、綽號"衛星"的小男孩是電影的主角,也是當地的孩子王,仗著自己架設衛星天線的技術與強勢的性格,而在老一輩與孩子之間備受依賴。他最重要的"工作",竟然是每天指揮其他的小孩到戰區去撿拾地雷,好用來販賣給軍火商人或聯合國專家以換取生活物資。這是怎樣難以想像的生活?孩子之中有不少缺了手腳的,原來他們才是最精於撿拾地雷的"專家",因為經驗正是由那些失去的肢體所換來的。不需要任何劇烈的爆炸場景,畫面卻已經令人心為之糾結。

片中另一對小兄妹則是輾轉流離到"衛星"村裡的外地人。哥哥漢高夫因為地雷失去了雙臂,卻有著奇特的預言能力;妹妹亞格琳沈默而寡言,肩上總是背著一個年紀更為幼小的盲童里加。對亞格琳一見鍾情的"衛星"以為里加是他們最小的弟弟,於是一心一意地想要討好幫助這對兄妹,大部分的時候卻總是吃閉門羹。沒想到,真相竟然是:里加其實是亞格琳被伊拉克士兵強暴所生下的孩子,將里加視為不潔之物的亞格琳總想置里加於死地,卻一再被愛護里加的漢高夫所阻撓。

你可以說這樣的情節極盡煽情之能事,然而當它發生在流離失所的國界邊境,表現在孩子們無辜而幼稚的面容上,卻是無比巨大的真實與衝擊。最終亞格琳還是選擇了用里加與自己的"死亡"來終止這彷彿沒有止境的苦難,然而每當回想起童語無邪的里加被繫上繩子沈入池底的時刻,又或者是漢高夫在懸崖上吃力地"拾"起亞格琳遺留鞋子的模樣,總叫人禁不住汗涔涔而淚潸潸。淚的是小小靈魂必須承載的重量,汗的是我們竟過得如此幸福而無知。

電影的最後一幕是最令人椎心刺骨的痛。一心期盼美軍到來的"衛星",終於等到了想法成真的一天,美軍直昇機空投灑下的紙條更帶給人『不公平、不幸及苦難即將結束』、『我們將帶走你們的傷痛』的想盼。然而,直到美軍坦克與步兵在"衛星"身邊揚起漫天沙塵經過的那一刻,沒有半絲欣喜之情的"衛星"才明白,這些世代承襲的折磨苦痛,終將不會因著外力的到來與介入而結束。因為人性永遠貪婪,而利益始終存在。

於是,他別過身去,閉上了眼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faketony 的頭像
    faketony

    廢客東尼畫虎蘭

    faketo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