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抽絲剝繭之後,你會發現「暴力效應」根本就是一部典型西部牛仔電影的"現代版"。

生活平靜而居民良善的偏遠小鎮,某日闖入了兩名窮凶極惡的歹徒,意欲挾持並殺害人質。此時,原本被公認是溫柔持家的好男人、看到垃圾還會你丟我撿的平凡咖啡廳老闆湯姆(維果莫天森 飾),在退無可退的險境下竟突然挺身而出,不但將歹徒全數殲滅,重點是手法乾淨俐落宛如專業!

可想而知,湯姆立刻成了小鎮外加媒體報導的風雲人物。但湯姆可一點兒也沒喜上眉梢,原因不是他行事低調澹泊名利,而是曝光之後昔日仇家恐怕就要找上門來,多年辛苦的隱姓埋名也因此面臨破功...料想中的情況果真發生了,面對尋仇的黑幫老大對自己以死守護的親愛家人的連番騷擾,湯姆終於忍無可忍,這次,他決心要一口氣解決所有曾經隱瞞的紛擾爭端...

各位看官,您說說看嘛,這是不是壓根就是一部西部片?

不過電影並沒有你想像中的那般高潮迭起、火爆刺激,畢竟「暴力效應」跟動作片扯不上太大的關係。但導演David Cronenberg就是有辦法將他一向拿手的暴力與性愛場面處理得讓你在偶然瞬間感覺怵目驚心,同時將大量的壓迫與不安感壓縮在看似平靜無波的敘事手法與鏡頭裡,片中的暴力場面並非隨處可見,卻是如影隨形地糾纏著觀眾。

電影裡有三個段落最是令我印象深刻:湯姆在咖啡廳裡發難槍殺兩名搶匪,甚至轟碎了其中一人的下巴,雖然傷口細節的特寫相當血腥,但整個過程的鏡頭處理乾淨俐落,予人一種猝不及防的驚嚇感;再者是妻子艾迪(瑪莉亞貝羅 飾)在得知事實真相後,與湯姆兩人在樓梯間一段半強迫半和解的激烈性愛畫面。拍攝的難度雖高,卻很精準地傳達了艾迪對湯姆那份憤恨、悲憐與愛惜交錯的複雜情感,對比之前兩人假裝年少輕狂的平凡夫妻情趣,與做愛後艾迪身上的長條傷痕,更是令人不勝欷噓。

第三段則是湯姆的兒子傑克,在學校飽受欺凌卻總是忍耐甚至自嘲,看在旁人眼裡是個十足軟弱的小子。然而這樣的態度在父親成為英雄、仇家上門騷擾後逐漸產生變化,最後更出乎意料地一轉眼將原本欺侮他的惡少打得滿地求饒,除了似乎暗示著血液裡的暴力因子是一脈相傳如同原片名「A History Of Violence」所言,更在大快人心之餘,讓觀眾同時感受幸災樂禍所帶來的罪惡感與不安,絕對是導演要觀眾深刻體會暴力本質的高招中的高招。

網上看到不少人批評翻譯片名「暴力效應」不佳,我倒是覺得挺合宜。原片名「A History Of Violence」固然揭示了主角湯姆不為人知、既兇殘又野蠻的暴力史,但我們在這部電影裡也看見了,暴力行為本身就像是激水而起的漣漪,一旦被使用了,其所產生的效應必將永無止盡的傳遞開去,沒有人能夠不受波及影響。關係的變化由此而生,至於原始問題的解決與否,早已不再有人關心。

電影的結尾是整部片對此點的最佳詮釋。在費城大屠殺後、拖著一身疲憊的湯姆回返家中,正巧是晚餐開動的時刻。理論上這時候我們推想的後續畫面應當是這樣:一家人相擁而泣,然後全片便在歌頌英勇父親的光環與保全家庭的美好中作結。然而現實卻非如此。取而代之的是無以復加的沈靜。小女兒默默地為父親備好餐具,大兒子將桌上的食物推向父親,妻子抬頭凝望,臉上掛著乾枯的淚痕,以及坐了下來卻欲語無言的湯姆...一切都一如往常,一切也都不再如往常了!這是暴力的結束,更多的矛盾與困難,卻才正要開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aketo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